本文目录:
|
景区的风洞巨石高约44
最佳答案:
东山风动石景区概述
东山风动石景区位于福建省东山县,是一个以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著称的旅游景区。景区内的风动巨石是其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风动巨石的特点
-高度:风动巨石高约4.37米。
-宽度:宽约44.47米。
-长度:长约4.46米。
-重量:重约200吨。
-形状:上尖底圆,状似仙桃,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
风动巨石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背景:风动巨石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壮观的景象,被古代文人誉为天下第一奇石。
-文化意义:巨石上有明永历戊子(1648年)秋巡抚路振飞题刻的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盘石右侧有明代霞山居士题写的东壁星晖四个大字,左边竖起石碑由明水师提督程朝京题诗。
-传说故事: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岛,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但最终未能成功,风动石依然屹立在原地。
如何到达东山风动石景区
-交通方式:从杭州出发可经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同三高速—漳州—东山岛出口;从南京出发可经宁杭高速—杭州绕城—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漳州—东山岛出口。市内交通可从漳州南客站乘车至县城前往,再转乘当地出租车或摩的到达景区。
注意事项
-最佳游览时间:春秋两季,此时天气宜人,风景最为迷人。
-安全提示:由于风动巨石位于陡崖之上,游客在游览时需注意安全,避免攀爬危险区域。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东山风动石景区及其风动巨石的魅力。祝您旅途愉快!
奇风洞在什么地方?
1. 奇风洞,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西北方向5公里处,具体位置在北大村与水塘铺交界点的马鞍山东侧,嵌入一片石林奇峰之中。
2. 该洞是石林风景区内众多溶洞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洞口直径约1米,隐藏在石峰下的庄稼地中,不易被发现。
3. 石林风景区占地400平方千米,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集中展示区,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和奇风洞等多个风景片区。
4. 石林中的像生石数量众多,形态各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些石峰造型独特,如火把、雪莲、蘑菇等,生动形象,蔚为壮观。
5. 奇风洞之所以著名,并非因其钟乳石的奇特,而是因为洞穴具有像人一样的呼吸特性,因而得名“会呼吸的洞”,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6. 洞旁一块巨石孤兀而立,仿佛一位守护奇风洞的卫士,增添了洞穴的神秘色彩。
翠华山最佳避暑地点有哪些
1、风洞风洞由两块巨石顶端互撑形成的“人”字形洞穴景观。洞穴高约10米、长20米、宽3米。由于石块巨厚,直线缝隙狭长,倒石堆中有冷气源,冷气从风洞扩散而出,导致洞内外出现温差现象,狭管效应、对流作用形成的“过风堂”在盛夏也凉风习习,于是便有了“冷风森森倾宫去,寒风嗖嗖巽位来”的感受和赞美诗句。
2、冰洞
冰洞,蜿蜒长120余米,洞内地势低陷,由不规则石块相互支撑、叠置而成,曲折迁回。由于岩石隔热性好,洞内冷空气蓄积,夏季洞内外温差达23℃度以上,真可谓“千载寒冻三九地,四季冰封六月天”。【温馨提示:进洞前记得穿上外套哦!
3、天洞
2023年景区全新打造了“天洞”数字光影漫游空间,氤氲游龙藏古穴,山不见我我见山。清凉夏日,除了大家所喜欢的天然大空调·冰风洞之外。不妨在奔赴的路上打卡天洞,总有一束光为你照亮前行路。
天洞,采用虚实结合的数字科技手段,由涌泉叠瀑、洞天福地、翠华之恋、瑶池垂钓、对弈仙洞、七彩长阶、花影幻境、天洞传奇、锁龙神光、生命之树、通灵玉玺、水晶龙宫、神龙现首等场景组成。这个夏天,一起探秘,享清凉,寻找神龙。
4、夏之春
夏之春,翠华山山崩石海游览区内的超低温区。深入地下,由大小不同的崩塌岩块相互叠置、支撑而成。洞长百余米,洞中套洞,曲折迂回,有空隙与地下相通,常年保持-5℃左右。
5、天池
向云端,一起翠华山寻一处独属于夏季的美好与自在,忽然耳畔吹来清凉的风,所有的烦恼都随着风而去。
万象洞的主要景点
万象洞口形似苍穹,上方刻有民国时期甘宁青检察使高一涵题写的“别有洞天”和赵朴初题写的“万象洞”等大字。进入洞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宽敞的大厅,这就是第一景区——月宫。洞口有一块形如卧兽的巨石,正向一形似满月的透光石洞张望,显得既像是“犀牛望月”,又像是在审视出入的游人。这里的钟乳石形态各异,光彩夺目,宛如旭日、晓月、云霞和仙草,令人目不暇接。放眼望去,处处都是奇珍异宝,花海果山,怪禽稀兽,五谷丰登,景象万千。
向前移动,美景层出不穷。一条由无数石幔组成的长约10米,宽约2.8米的石帘自空垂下,名为“石帘垂布”,重重敲击时,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五根宛如白玉雕就的石柱,俊秀挺拔,直指天穹,名为“五岳朝天”。从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和地面茁生出来的石笋垂直相接,相距不到0.3米,被称为“天地交泰”,俗称“天针对地针”。通过一条光洁的走廊,地上像砌满了云片似的,就来到了第二景区——龙宫。坝上有两条蟠伏的龙,鳞甲闪烁,仿佛触之即飞。过“溜马槽”则为“黄龙滩”,其中有一口仙人“炼丹井”,深不可测,设有“仙人床”,床头有“仙人枕”,壁上有“仙人灯”,床下有“仙人履”。内壁角有一小洞,高阔不足1米,深约1.7米,游人需爬行而过,是全洞最狭窄的地方,因凉风习习而称为“风洞”。过了风洞,便进入了天宫。这里有一重又一重的门,穿过无数玉砌瑶阶和雕楼柱石的崇楼高阁,美景会不断地涌来。
从洞内纪游题字来看,万象洞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吸引游客。至今,洞内还留有北周、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100多面,诗词题刻768首,对万象洞奇景进行了百般抚唱和赞赏。清代武都人贾廷琯的《万象仙洞》最有代表性,他在诗中赞曰:“不是人世间,包罗万象天。卧龙何日起?玉柱几时悬?谁凿鸿蒙窍,空留丹灶烟?洞深苔不滑,何处遇神仙?”游人至此,已行4.5公里,才游了万象洞的11个景区,120多个景点,只是万象洞的一半。相传,有豪兴壮游者曾携带行李干粮,宿于仙人床上,次日攀“天梯”,过“险道”,再行5公里,走遍诸洞,赏遍清景,至独木桥,可听见文县的鸡犬之声。当地有“万象洞如整个山大”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