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那些归化日本的运动员,比如张本智和,张本天杰等?
归化呗
又不是多厉害的人
张本智和火了三天,然后呢?
至于什么那个天杰,就这水平,辽宁满地都是,你觉得全国都去辽宁挖篮球运动员是开玩笑的么。就他啊,留在辽宁同级别队伍,连训练的机会都得不到的就会被刷掉,给日本几个解决不了日本篮球的问题
啥时候易建联这样的被挖走,谷爱凌这样的行业最佳被“抢回来”,这才是大事
日本男篮归化混血球员增多,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有力竞争对手 那中国男篮是否应该引入外来基因血统呢?
我觉得日本男篮以后不是有可能成为竞争对手,而是现在即便还赢不了男篮,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了。八村的成功我觉得不是偶然,是日本体教结合、引入基因混血、加上向上级联赛输送人才培养的必然结果。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本土联赛还是菜,现在八村未完全成长起来,我们可能还能赢他们,但是分差不会像以前那么大了,八村肉眼可见的天赋已经展示给我们了,以后就是日本多了一个易建联,而我们的易建联退役了,就没这个强点了。八村完全成长起来,那日本男篮一定在他的生涯阶段:10-15年以内是亚洲争冠球队,甚至可以因为他加上优秀规划球员的带动而建立一个日本男篮在亚洲的王朝,而中国、伊朗、韩国的没落,给了他们最佳的机会。再说说我们,其实我们从上层到基层球迷,一直没大部分支持规划和玩混血,我自己的体会是:“民族性格”。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酸甜苦辣,经历了垄断N个世纪的辉煌,到近代没落,我们的民族性格就是,要强!加上计划经济时代的精神力量加成,我们的骨子里就是,自强不息,就是要证明自己,我们自己就一定能行!可能有些扯,但是我觉得民族性格这方面占一部分。还想说的是,时代再发展,我们也知道,开放,去包容一切进步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可以进步的更快。所以我觉得,考虑规划也不是不可取,但是要慎重,说白了就是雇佣一个打工的,但是除了球技,工作态度一定是要正确并且认真的,我不要求你认同我,但是你要认同我这个雇主,你所在的团队的荣誉,这个一定要考虑。另外一个,规划不是瞎买人,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锋线后卫是我们比较薄弱的,那我们是选择后卫还是一个可靠的锋线?最后吐槽一点,混血可以玩,黑人的运动基因固然很强,但是我们要先完善我们国内的科学训练体系再说,秋天不就是个例子嘛,顶着一个好身体,在国内落后的训练体系下,不仅没发掘出潜力,还越练越抽抽,还不如给他送到国外高中上学,打球,打顶级的大学生联赛,即便没被NBA选上,我想也比现在好的多的多。首钢有着这么一个苗子,给练成现在这个b样,不臊的慌吗?最后就是要加大人才输送的范围:唯NBA论我觉得是失败的,已经证明了。把苗子送到美国高中、NCAA一级联赛,已经在做,是好事,但不够,除了NBA,欧洲就这么不堪入目?澳洲联赛就不行?送到欧洲和澳洲联赛去竞争,去争轮换首发,我觉得也不差,澳大利亚2队都可以完虐亚洲任何一个对手,说明不了人家的先进性吗?
怎么看待那些归化日本的运动员,比如张本智和,张本天杰等?
在最近两三年内,“归化球员”成为了中国体育界中出现频度颇高的热门词汇。在中国足球声势浩大的归化操作下,外国球员加入中国国籍的人选仿佛变成了一种足协、媒体、球迷三方参与的国民选秀,程度也逐步升级,从具有中国血统的混血年轻苗子,逐步发展到了与中国全无关联的成熟联赛大牌,“雇佣兵”属性也愈发露骨。
在如此背景下,当代中国体育界“被别国归化”的例子也开始不断被人提及,其实,无论是在相对劣势项目上的向内“进口”,还是在传统优势项目上的向外“出口”,“归化”这个概念当代中国而言都不是个例。比如篮球项目,中国(主要是男篮)虽然不是世界传统强国,但近年来被亚洲近邻挖角的情况不断发生。尤其是日本,仅就日本雅虎的不完全统计,最近十五年内便有包括张本天杰(张天杰)、青岛心(魏新)、遥天翼(姚天翼)、天津希(赵希)、杉山美由希(李明阳)、陈海沫、王新朝喜(王岑静)等多人被日本篮协吸纳,将国籍从中国转化成了日本。
在这些人当中,张本天杰无疑是知名度最高,同时个人表达也最外露的一个。2014年亚运会中战胜中国队后那句“打赢中国队证明我选择日本是对的”(那场比赛中国队在领先15分时四上四下结果被逆转)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原名张天杰的华裔前锋。事实上,张本天杰本人正是日本篮球界的第一个中国归化球员,而他的个人经历,也恰恰可以作为对日本归化球员的最典型案例。
张本天杰原名张天杰,出生于中国著名的运动人才大省辽宁。张家的体育氛围极其浓厚,张天杰的祖父是击剑教练,叔父是羽毛球职业选手,父亲张剑从事篮球运动(因粉碎性骨折退役),母亲强淑萍则投身于排球。可以说,在这样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身处于体校、体工队的家庭背景中,幼小的张天杰自然也深受影响。直亲父亲的耳濡目染,子从父业的心理惯性,以及90年代开始NBA在中国的兴起、CBA联赛的建立,让张天杰选择篮球成为了一种必然。
这样的剧本在中国篮球圈里我们已经看到过太多次了。姚志源与姚明,王维军与王治郅,阿的江与阿尔斯兰,王芳与张镇麟,郑武与郑褀龙,李楠与李禄曈……但相比这些成功案例,张天杰的天赋和能力都并不出众,在中学前没能进入正规的专业培养系统,依旧只是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往来于课业书本,面对着升学压力的平凡少年。
而此时张家做了一个改变张天杰人生的决定——让六年级的张天杰与父亲跟随早已在日本留学多年的母亲一起移居日本,并最终加入日本国籍,名字也换成了颇为日本化HARIMOTOTENKETU:张本天杰。
其实站在日后的角度回顾,张家当时做这个决定应该是与“归化”二字无关,因为从公开资料来看,张家当时并没有事先得到日本方面的任何体育相关承诺。举家移民日本后,张家与日本体育界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最开始是以经营便当小卖店为生。而张本天杰在刚到日本之时,也只是加入了一所名为三好町立北中学校的初中,而这所学校的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地区大会一轮、二轮游的水平,完全没有打入过县大赛”。
因此,张本天杰在日本的起步,其实是彻头彻尾的“素人”白丁。当然,这样的结果对张本天杰来说倒是并不奇怪,毕竟张本天杰的篮球水平在中国国内并不算突出,去日本也谈不上有什么降维打击的说法,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迅速打上比赛——虽然毫无人脉背景,但身高1.85米的张本天杰在日本初中迅速得到了主力中锋的位置——这在中国国内的体校里是不可想象的。
就这样,张本天杰的篮球之路总算蹒跚起步,但在学生阶段得以接触专业训练显然让他得到了比在中国更多的机会和进步空间。在日本初中县大会上,他出色的表现让他入选了初中联赛的青年全明星队,初三时,他又获得了日本著名篮球培训俱乐部”爱知shirong”的邀请。最终,踏上这一级级台阶的张本天杰,在日本青年篮坛愈发闪耀,终于找到了高中篮球名校——中部大学第一高等学校的门口,与后来成为日本国家队成员的宇都直辉成为了队友。
张本天杰(绿色倒地8号)在大学时期是那种天赋中上但比较拼的类型,在日本比较吃香
持球能力一般,投射有一定水准,这也是他转型锋线,并且打上职业的资本
根据张本天杰成名后的自述,在日本的高中,学校的篮球队训练甚至要比正式比赛还要艰苦,强度巨大,他与同期的宇都直辉被要求全勤出席,从未获得过任何一天的请假休息,而他们的后辈中,更是有人因为不堪压力,索性连同就学机会一并放弃干脆背起行囊回了老家。
显然,这就是准专业级别的体育训练,和国内体校并无二致,但相比中国国内学校兴趣班和体校分离的二元分裂结构,日本将两者合二为一的校园体育环境更容易均衡“热爱”与“天赋”的平衡,在给更多人机会的同时,也不至于磨灭一些二三线球员对篮球的感情导致“职业混子”的出现,就比如张本天杰,在他的自述中,即使面对足以让学生退学强度的训练,也从没有任何想要放弃的念头,反而生出了“厌倦失败”的好胜之心。
也正是在这样的自我激励下,张本天杰熬过了自己的转型期——与国内很多身高体型不够最后改打外线的球员一样,张本天杰在高中无法继续长高后开始改练外线技术(转型始于全国大赛面对身高1.98米的中锋永吉佑也,张本天杰当时被打到怀疑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手)身强力壮,比我足足重了20KG,完全敌不过他”),结果成功转型前锋,后来在县大赛中打出过单场40+的表现,在全国大赛也有封盖绝杀的高光时刻。
ps:永吉佑也(下图右)后来进了日本国家队,但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因为招妓事件被开除。
当时被处理的还包桥本拓哉、佐藤卓磨、今村佳太
之后,张本天杰顺理成章地走向了校园篮球的“顶点”,像《灌篮高手》结尾的流川枫一样,成为国家队的一员——2008年,他代表日本出战亚青赛,随后在2011年出战大学生运动会,然后就是2014年代表日本队击败中国队、
故事到这里是一个典型日本热血漫画剧情,来自邻国的异乡人,在日本挥洒热血找到自我不断提升,最后融入日本并成为了可以代表日本国家队出战的球员,甚至还帮助日本击败前母国(虽然那场比赛他一共只打了不到5分钟,数据不值一提)……这大概是一个日式大团圆。
2014年对阵中国队终于得到出场机会(12号)
全场唯一一个主动持球回合
但是,在张本天杰光鲜的“结局”背后,隐藏的暗线却依然值得一提,因为绝大多数人不会了解的是,虽然张本天杰能和中国队同台竞技源于他抛弃了中国国籍,但是,他之所以能进日本国家队,却还是因为他沾了中国血统的光……
这个结论看似不可思议,但却并非凭空捏造,因为尽管张本天杰多次入选日本国家队,但事实上他在日本联赛表现并不突出,只是一个场均20分钟左右的轮换,从2013-2014赛季首度签下职业合同开始,张本天杰历经八个赛季征程,先后辗转于丰田和名古屋,却只有在2016-2017赛季才短暂地打上了主力,而就在这堪称巅峰的一年中,张本天杰也不过只有场均10.3分3.9篮板入账,命中率尚且不足40%。
而在日本国家队,张本天杰同样罕有建树,2011年的大学生运动会。张本天杰出战8场,场均获得18分钟时间得到8.5分3.5篮板0.8助攻。随后,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上,张本天杰场均出场14分钟得到8.1分。到了2016年的亚洲挑战赛与2017年的亚洲杯,他在轮换中的次序进一步后退,只能得到10分钟不到的表现机会,彻底沦为了日本国家队的板凳末端存在。
显然,张本天杰在日本国家队层面得到了近乎于“不合常理”的追捧。在日本篮球的权威门户网站“BASKETBALLING”策划的《顶级球员的高校时代》系列采访中,张本天杰赫然在列。而以他职业联赛生涯场均不足20分钟的轮换状态,显然与“顶级”构不成什么联系。而在名古屋队中,张本天杰更是担任了队长之职,在新赛季队服发表等官方活动上作为头牌人物出席并发言。
张本天杰接受《灌篮高手》作者井上雄彦采访
井上雄彦配合日本篮协和联赛宣传为张本天杰做的宣传画
其实,日本篮球对于中国归化球员的热衷追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现象”而非个案。除了张本天杰之外,还有很多水平并不突出,却游走在日本国家队边缘的中国球员。
比如1983年出生于青岛的魏新,就在改籍日本后更名青岛心,并成功获得了2010年日本男篮集训队的资格。但青岛心当时在同年的日本联赛新秀赛季中却只有一次出场和2分入账的尴尬纪录。另外,1988年出生的遥天翼,同样也曾入选过日本的国家集训队,还当选过联赛的全明星,但他在生涯巅峰赛季的数据也只有5.6分和2.0篮板。相对而言,1982年出生于辽宁,并在小学四年级开始接受篮球训练,一度在2001年入选女篮二队的李莎莎(川村李沙),以12.6分+6.5篮板的联赛数据在2010年入选日本女篮,已经是最“正常”的了。
青岛心
遥天翼
川村李沙
这一切看上去都多少有些不合常理。但作为归化球员,在联赛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反而能入选国家队,或许其中多多少少有着一些“中国属性”的影子存在。
这是由于日本篮球水平相对较低,让日本篮协对这些中国来的归化球员有了类似“刮***”的心态?又或者是打算通过他们带来的舆论话题度,在日本进一步从商业上推广篮球?没有确切证据我们无从猜想日本篮协的想法。但无论怎样,张本天杰等人在日本获得的篮球机会,或多或少,也从他们的中国血统中有所获益。
青岛心的退役仪式搞得还挺隆重,张本天杰当时作为同背景的晚辈还被安排献花
那么。我们需要怪罪他们吗?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角度看,答案或许是“是的”。尤其是当他们中的精英(如张本天杰)在对中国队反戈一击之时,民族情感让我们不可能对这种事视若无物(特别是当张本天杰对日本媒体表示在中国国内没有关系进不了梯队,暗示自己“受压迫”的新闻爆出之后)。
但若把视角拉回普通一人的角度,我们又很难对年少就随家人离开祖国的他们给予过多责难。在接受采访时,张本天杰一方面表达着“打赢中国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一方面又难以掩盖自己“未来想回中国家乡”的心声。而自小移民日本的武汉人遥天翼,同样也成面对着记者的话筒不经意间透露了自己“很喜欢吃家乡的热干面”。这些对于中国无法被抹煞的羁绊,正是归化球员内心民族归属感的最好证明,只是作为运动员对于自己生涯和前途的个体人生诉求,让他们难以两全。
遥天翼现在还在打日本第三级别联赛,这是之前官方出的球星卡
从个人的选择来看,日本社会接纳了他们,将他们当作了或明星或普通的日本人看待。而他们所获得的东西——打篮球的机会,将爱好变为职业的可能,甚至参加国际赛的资格,退役后学历的完备退路——也都是人才济济、高淘汰率,而又缺乏避险型保障的中国体校模式下难以得到的。
毕业于名校青山大学的张本天杰就算没有在篮球场上取得成功,退一步讲凭借母校青山大学的文凭,也足以让他有了后路。而青岛心虽然职业生涯并不成功,但上学期间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投身于学校公益,也在退役后凭着近畿大学的优质毕业书,获得了日本外贸公司的青睐,脱离了篮球行业也实现自立,成为了收入稳定的上班族,在新的人生阶段中努力前进。
社畜(划掉)青岛心,偶尔还会回来客串解说
事实上,这或许也正是当前中国篮协推动大学篮球,打通CUBA选秀这一晋升通道的动机与必要性所在。姚明、易建联只是少数,甚至周琦、郭艾伦也都只是少数,和他们相比,更多投身这个行业的是类似张天杰、魏新、遥天翼这样构成金字塔塔基的球员。
在这方面,日本篮球和联赛虽然水平不高,但却的确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地方。